华山旅游景点评价,华山旅游必去景点推荐

西岳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城南,海拔2200米,秦、晋、豫黄河金三角交汇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河,“远而望之若花状”,故有其名。又因其西临少华山,故称太华山。

“华山自古一条道”,由北向南,贯穿北峰、中蜂、东蜂、南蜂、西蜂计程越20公里。一路行去必经千尺幢、白尺峡、老君梨沟、上天梯、沧龙岭等绝险要道,可包尝华山之险。此外,山上还有长空栈道、鹞子翻身等一般人闻所未闻的险景。

若亲临其境奇峰峭壁,险径危石,鬼斧神工必令游者不胜惊骇,叹为观址。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华山系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

其历史衍化可追溯至27亿年:《山海经》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主峰有三:南峰“落雁”,为太华极顶,海拔2160.5米。又有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三峰鼎峙,“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人称“天外三峰”。云台、玉女二峰相辅于侧,36小峰罗列于前,虎踞龙盘,气象森森,文人谓之西京王气之所系。

山上奇峰、怪石、云海、鸣泉、飞瀑、古迹遍布,著名景点多达210余

处,有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上天梯、苍龙岭等。“华岳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因山上气候多变,形成的“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给人以仙境美感。华山系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中华”、“华夏”皆藉华山而得名。早在《尚书》里就有华山的记载。《史记》中也载有黄帝、尧、舜都曾到华山巡游。秦始皇、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等十数位帝王也曾到华山进行过大规模祭祀活动。自汉杨宝、杨震到明清冯从吾、顾炎武等不少学者,曾隐居华山诸峪,开馆授徒,一时蔚然成风。

华山又是道教胜地,为“等四洞天”,山上现存七十二个半悬洞,道观20余座。其中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自周末始,即有道家于云台观布道, 金元时华山已成为全真派发祥道场。在历代高道中,尤以陈抟、郝大通、贺元希最为著名。秦汉以来,和道教与华山有关的神话传说广为流传,现存200余篇。其中以“巨灵劈山”、“劈山救母”、“吹萧引凤”影响深广。隋唐以来

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骚人墨客咏华山的诗歌、碑记和游记不下1200余篇,摩岩石刻多达千余。

世纪之交,华山正以它独特的景色,全新的姿态,安全保护措施的加强、奇险无比的华山,正在变为中外游人的坦途!

华山有五峰,朝阳(东峰)、落雁(南峰)、莲花(西峰)、五云(北峰)、玉女(中峰)。因东南西三面是悬崖峭壁,只有柱峰顶向北倾斜打开了登华山的道路,所以有“自古华山一条路”的说法。

2020年旅游新启程,必玩华山三大景点,方能不虚此行!

华山在我国历史上名气很大,而且也因为它风景无限独好,现在更是国家5A级保护特区。有很多喜欢登山的人,会每年慕名来这里登山。当然,我们看到除了华山的风景特别的美,更主要的是这里有四大神秘自然现象,有的到现在都未破解。

第一景点:老翁洞中坐

看看这个洞口还是很不小的,趴下来也能够融入进一个成年人。这个洞有一个传说,传说八仙过海路过此地,看到这里非常风景美。于是铁拐李、还有何仙姑二人,就忍不住在此地坐下来饮酒,因此坐过的地方,形成了这样天然美丽的景色。

第二景点:从不会干旱的仰天池

这个池子不大,也就一平米,但是就这么一个小池子,众人发现,不管是不是在雨季、也或者是干旱的时候。众人发现,这里面的水永远似乎这么多,其它地方的水有时候会多到溢出来,但是这个池子从来就没有溢水的现象。

而且,即使是旱季,其它的地方早已经干枯的一点水也没有了,但是这个水池却是常年有水,对此情况,专家也来过此地勘察地貌,但是一直未查出根源。有老人说,这个池子是太上老君的,所以水才会这么奇怪,(只是传说)这个谜底到目前还未揭开。

第三景点:黄纸不掉

据说在远古,轩辕黄帝就发现了这个华山的特殊之处。其它地方的山,有人将这个黄纸抛入空中就会发现,这个纸张都会掉下来。但是,这个华山很奇特的,黄帝在祭拜的时候,这个纸张非但不掉,反而会越飘越远,于是自古有皇帝来华山祈祷第二年风调雨顺。现在连这个专家也曾经解释过,都没有解开谜题。

不少爱好登山的朋友都会慕名来华山,华山景色非常的秀丽,确实适合登山。我们通过登山锻炼身体的同时,还能够欣赏到祖国的美景。有的朋友很喜欢华山的夜景,确实白天的华山很壮阔夜晚的华山也同样很美。不过,虽然风景秀丽,大家在爬山走夜路期间,一定要注意安全,因为华山比较陡峭,这期间容易发生危险。另外在这个山顶就会发现比较冷,所以要想欣赏华山山顶的风景,就一定要带上一点棉衣,这样就容易防止感冒了。

华山之美,从古代就开始名声享誉全世界,更是有很多景点值得游客参观,如果不来一趟华山,感觉自己的人生都不完美。所以,休闲的时候来和家人体验下华山之行,你就会发现自己收获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