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忽必烈建造的御汤池,连乾隆皇帝都不识

2.关于北海公园的传说有哪些?

3.北京故宫等王府里的太湖石为什么不冒烟了

4.北京的北海公园的历史遗物有什么?

忽必烈建造的御汤池,连乾隆皇帝都不识

北海公园琼华岛有大量太湖石堆砌的景观-北海公园琼华古洞

 元代忽必烈的御汤池位于北海公园琼华岛西坡,一处在阅古楼的后面,另一处在亩鉴室的后面,这两个具有700多年历史的御汤池一直鲜为人知,就连见多识广的乾隆皇帝也清楚其功用。

 御汤池中央的烟云尽态亭

 说到御汤池,人们自然会想到陕西临潼的华清池。由于骊山西绣峰下有温泉暴涌,长流不枯,自西周时,周幽王就曾借西绣峰姿和温泉之水,在山下构筑了宏伟的离宫。秦代的时候,秦始皇曾在这里修筑了骊山汤。唐代贞观十八年(644年),唐太宗又在这里营建了御汤宫,后易名华清宫。著名的九龙汤、贵妃池就建在山腰林荫处。其实,北京也有近似于华清池的御汤池。

 元代忽必烈的御汤池位于北海公园琼华岛的西坡,一处在阅古楼的后面,另一处在亩鉴室的后面,这是两处开放的地域,随时可以游览参观。遗憾的是,两个具有700多年历史的元代御汤池一直鲜为人知,就连见多识广的乾隆皇帝,也不清楚历史上这两个池子是干什么用的。于是,乾隆皇帝就凭借着自己对中国园林的理解,命人在阅古楼的后面御汤池上修建了一座亭子,称为:烟云尽态。以赞美古人利用破碎的太湖石,在酣古堂下堆叠的山石神态。乾隆皇帝又命人在北侧不远的御汤池前,利用古代建筑的基础修建了亩鉴室。而且还在南侧御汤池供水室的上面,修建了水精域,沿山坡而下又修建了甘露殿、琳光殿、回廊及牌楼等,形成了琼华岛西坡新的景观区域。乾隆皇帝还特意为施工中发现的古井撰写了一篇《古井记》,但对于御汤池并未提及。

 其实,在《金鳌退食笔记》中记载:在琼华岛山左边数十步,柳荫之中有浴室,前面有一个小殿。由殿后面左右入口而进是九间用玻璃建造的宫殿,极为透明,宫殿与石窟洞穴相连,道路曲折,甚至使人很难找到出口。中间的屋中设有一个仰头的盘龙,龙嘴吞吐出的水柱上悬浮着一个圆球,吐出的都是温水,九间宫殿中的水都是相通的,流动不止,还有香雾从龙口中不断吐出,奇妙的构造令人无法分辨。这些都是古人对北海御汤池的详细描述。这些描述又都与西安华清池中的五座御汤池有十分相似之处。然而,由于琼华岛西坡地域狭窄,这里只建筑有南北排列的两座御用汤池而已。

 在《元氏十三世祖记》中记载: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秋七月,在琼华岛西侧建造温石浴室,汤池的后面有万丈井,深不可测。

 在《元氏掖庭记》中也记载:漾旁有一潭曰香泉潭,至上已上,则积香水以注池,池中又置温玉狻猊、白晶鹿、红石马等物,嫔妃沐浴之余,则骑以为戏。或持兰蕙,或击球筑,谓之水上迎祥之乐。惟小娥体白而红,著水如桃花含露,愈增妍美。帝曰:此禾桃之女也。因呼赛桃夫人,宠爱有加焉。这里的意思是,为了迎合皇帝的欢欲,在汤池与妃嫔们的沐浴之时,设置了各种设施和内容,以使妃嫔们与皇帝之间可以产生互动,通过活动迎取皇帝的欢心,这就是所谓的水上迎祥之乐。这也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沐浴情况极为相似。

 所谓的温石浴室,就是古代的浴,古代鞑靼人给鹅卵石块加温后,在热石块上浇水,形成热蒸汽,熏蒸身体,以达到洗浴的目的,这就是温石浴。随着元代帝王统治区域的扩展和转移,这种古代就流行于干旱地区的洗浴方式也普遍流传开来。而且,元代皇帝在琼华岛上建筑设计浴室的时候,也融会了唐代咸阳汤泉宫唐太宗御用汤池的某些设计手法,即用巨石砌的大型汤池,在汤池上建筑起与洞穴相连的玻璃宫舍,并且将洗浴与相结合,既在洗浴中,又在中洗浴。与唐代咸阳汤泉宫不同的是,北海没有温泉水,因此只可以温石浴解决问题。

 虽然元代的汤池、古井尚在,然而,温石浴室中放置的鎏金宝瓶、温玉狻猊、白晶鹿、红石马等物以及仰首而吞吐一丸于上的盘龙早已不得而见,九间透明相通的浴室也随着几百年历史的变迁而杳无踪迹,只留下两座汤池和一口古井,成为元代温石浴室的最后遗迹。

 目前,我们能够看到元代御汤池相当大,御汤池上作为给排水系统的龙口尚在。当年如何满足这样大量的热水供应?帝王后妃沐浴时的香水从何而来?洗浴时的香雾到底怎样从龙口中喷出?现在仍是一个个谜团。

 到了清代乾隆十八年(1753年),乾隆皇帝在元代御汤池的中央建筑了一座八角形小石亭,称为烟云尽态亭。乾隆皇帝在烟云尽态亭诗中写道:

 玉泉昔日此垂虹,

 史笔谁真感慨中;

 不改千秋翻趵突,

 几曾百丈落云空。

 廊池延月溶溶白,

 倒壁飞花淡淡红;

 笑我亦尝传耳食,

 未能免俗且雷同。

 在这首诗中赞颂的就是乾隆皇帝坐在汤池中的小亭中看到的景致。

关于北海公园的传说有哪些?

传说,浩瀚的东海上有三座仙山,分别叫做蓬莱、瀛洲和方丈,山上住着长生不老的神仙。

秦始皇统一我国之后,曾派方士徐福前往东海寻找不死药,可是一无所获。

到了汉朝,汉武帝也做起了长生不死之梦,可寻找仍然没有结果,于是下令在长安北面挖了一个大水池,名“太液池”,池中堆起三座山,分别以蓬莱、瀛洲、方丈三仙山命名。

自此以后,历代皇帝都喜欢仿效“一池三山”的“神仙形式”来建造宫苑。似乎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像“神仙”一样长生不老。

而发源于山西桑乾河的永定河,在河北省纳源于内蒙古高原的洋河,流经北京和天津之后进入海河,最终注入渤海。

永定河河道南迁之后,留下了一片原野和池塘,水中有岛名为“瑶屿”。地势像极了“一池三山”的模式,遂成为历代皇室看中的风水宝地。

938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建都燕京后,就在城东北郊的“白莲潭”建立了“瑶屿行宫”,因开挖湖泊堆积泥土,日渐形成了水中岛屿,称为“圆砥”。

据《辽史》记载:

西城巅有凉殿,东北隅有燕角楼、坊市、观,盖不胜书。

《洪武北平图经》中记载“琼华岛辽时为瑶屿”,都可以证明“瑶屿行宫”的存在。

金国灭辽国后,改燕京为“中都”。金国海陵王完颜亮在1150年,也就是天德二年扩建了“瑶屿行宫”,增建了“瑶光殿”。

1163年至1179年间,金世宗完颜雍仿照北宋汴梁的艮岳园建造了琼华岛,并从“艮岳”御苑运来大量的太湖石砌成山岩洞,在中都的东北郊以瑶屿为中心,修建了大宁离宫。

又将挖湖的泥土用以扩充琼华岛和圆坻,在琼华岛上建造广寒殿的同时,在圆坻上也建起了一座殿宇,和广寒殿遥遥相对。从这个时候开始,以瑶屿为中心的一片区域就逐渐形成了宫苑的格局。

当时,把挖“金海”的土扩充成岛屿和环海的小山,岛称“琼华岛”,水称“西华潭”,并重修了“广寒殿”等建筑。

1260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在开平即位,做了蒙古汗国的第五任“大汗”。由于向南夺取南宋江山的需要及向北控制蒙古各部的方便,忽必烈接受亲信霸突鲁和刘秉忠的建议,决定在原金中都之地建都。

因金中都已于1215年被蒙古军队彻底摧毁,忽必烈纳太保刘秉忠的规划,选择以金中都东北郊外的大宁宫为中心建立新都。新都建成之前,忽必烈经常住在大宁宫。

在建设元大都期间,曾在永安寺遗址中残存的“释迦舍利之塔”塔基下,发掘出一座石函,石函中有一小铁塔,铁塔中有一铜瓶,瓶中存有释迦牟尼佛舍利20粒。

更为奇特的是,瓶底还有一枚铜钱,钱上铸有“至元通宝”4个字。忽必烈闻知后大为高兴,因为他的年号就是“至元”,而100多年前埋入塔基的铜钱居然已有“至元”的年号,这岂非天意昭示,他这个“至元皇帝”确系真命天子吗?

加之忽必烈制定的国策是“以儒治国,以佛治心”,佛教圣物佛舍利的出现,更有利于推行“以佛治心”的国策。

另外,忽必烈自己也是佛教信徒,他尊奉藏传佛教高僧八思巴为“帝师”,接受过八思巴举行的“金刚灌顶”仪式,他希望借助佛的法力保佑江山永固,当然也是在借崇佛来强化西藏对朝廷的归顺。

为了供奉佛教圣物佛舍利,保佑大元江山永固,1271年忽必烈下令建一座巨大的佛塔。在元初留下的《圣旨特建释迦舍利灵通之塔碑文》中明确指出:

恒虑新都既建,宜卜永年,以福为基,莫如起塔,冀神龙之扶护,资社稷之久长。

因为忽必烈以藏传佛教为国教,所以他选择了帝师八思巴推荐的精通藏式佛塔的尼泊尔工匠阿尼哥来负责永安寺白塔的设计和督建。

“塔”是古印度梵语“浮屠”的译音字。佛舍利是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凝结成的小颗粒。造塔供奉佛舍利是古印度信徒盛行的做法。藏式佛塔的样式来源于古印度。

阿尼哥设计建造的藏式佛塔白塔,塔身的主体像一个倒置的钵盂,所以又叫“覆钵式塔”。在塔身下部,有一圈由24个巨大花瓣组成的莲花座,和塔座相连。在塔身上部,有一座下粗上细的呈圆锥状的“长脖子”,叫相轮,因相轮有13道圆环,也叫“十三天”。

“十三天”是塔的等级标志,说明这是供奉佛舍利的佛塔,而不是一般的塔。白塔顶部为鎏金火焰宝珠塔刹,上有铜制的“日”、“月”、“火焰”,宝顶下是铜铸的华盖,其边缘悬挂14个铜钟,华盖表示对佛的尊崇。

华盖直径9.7米,华盖周边悬挂着36片铜质透雕花纹的华幔,每片华幔下悬挂一个铜质的风铃。

华盖之上是一座高约5米,重约4吨的铜质空心镏金的宝顶,形状像个小塔,是全塔的最高点。整座佛塔高50.9米,砖石结构,通体洁白。塔身上还刻有许多佛像。

当藏式佛塔的样式固定后,其形制便有了特定的含义。塔基为方,象征“地”,塔身圆,象征“水”,塔刹下大上小呈三角,象征“火”,华盖伞,象征“风”,此四者为佛教认为的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

藏式佛塔也称“喇嘛塔”,通体银白,表示清洁、纯净和心诚。

按照藏传佛教仪轨,塔建成后,还要在塔身、塔基内装入大量佛教法物、珍宝,工程才算圆满,塔才产生“灵性”。

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决定在旧中都城的东北郊选择新址,营建大都。从1264年至1271年,忽必烈曾三次扩建琼华岛,并重建了广寒殿。

重建之后的广寒殿东西宽120尺,深62尺,高50尺,殿广7间,是帝王朝会的场所。殿中放置“渎山大玉海”,并建“玉殿”放“五山珍玉榻”。

渎山大玉海是当时元代的一种玉器,又名玉瓮和玉钵。器体呈椭圆形,高0.7米,口径在1.3米和1.8米之间,约重3500千克。

渎山大玉海的玉料为青灰夹生黑斑色,产自南阳。玉海外壁雕饰着隐起的汹涌波涛和游弋沉浮的龙、马、猿、鹿、犀、螺等不同动物和海兽,1265年完工之后,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安置在元大都琼华岛的广寒殿中。

后来,渎山大玉海一度被移置在紫禁城西华门外的真武庙内。到了1745年,乾隆帝命人将渎山大玉海迁于后来建造的承光殿前,下配石座,并建亭保护。

同时,忽必烈还建造了一座玉制的山,殿顶悬挂着玉制的响铁,殿内另有两个小石笋各有龙头,喷吐着从山后用水车提上来的湖水。由此可见,元朝时期的广寒殿宏伟浩大,构思巧妙,奢华无比。

1271年,琼华岛改称“万寿山”,瑶屿改称“北海”。后来,又以万寿山为中心,在湖的东西两岸营建宫殿,将北海建成一个颇有气派的御园。

北海公园牌坊

北京故宫等王府里的太湖石为什么不冒烟了

是不是看了袁老师的讲座?根据他讲的如果我们今天去北海公园琼华岛的靠近五龙亭的那个方向,就是白塔的背面,北坡。你到那个地方你去看,还能看到很多精美的太湖石,那个尤其一到下雨天,它真的是往外冒烟,恍如仙境。你摸一摸,每一块石头都八九百年的历史了,都是当年宋宫的旧物。当然,那可能太大的石头没有运来,运来的都是小巧精美的石头,非常可爱。那些石头每一块可能上面都有多少条人命,带着人民的血汗来到这个地方。当时的老百姓已经就活不下去了。北方宋江起义——当然那个宋江起义不像《水浒传》里说的规模那么大,宋江起义,南方方腊起义。国家上下满目疮痍,饿殍盈路,离开东京汴梁十里就是人间地狱。为什么那么多好汉逼上梁山,宋徽宗就是根本看不见,看不到这一点。他只看到他那个繁华的汴梁城,甚至汴梁城他也看不到,他只看到他的皇宫,他的艮岳,这个地方好。咱们的皇帝在这里面吟诗作画。

北京的北海公园的历史遗物有什么?

北海公园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遗物,比如九龙壁,铁影壁,永安桥,五龙亭,琼岛春阴碑等。

北海公园是辽、金、元建离宫,明、清辟为帝王御苑,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园林之一。

北海公园的九龙壁:北京有二处九龙壁,一在故宫皇极门前,若就造作精工而论,则推北海九龙壁为最。北海的九龙壁,高5米,厚1.2米、长27米,金碧辉煌,建造极为壮观。据记载,此壁始建于辽,清乾隆二十一年重建。重建后的九龙壁,较前壁更加雄浑壮观,虽历二百年风雨剥蚀,颜色不变,成为最有价值的古文物之一。九龙壁用色分黄、紫、白、蓝、红、绿、青。南北两壁,每壁用长方琉璃砖200块拼组而成。二层40块,计五层。若就龙的姿态而言,可以把它们分为两类,跃身上腾者为升龙,俯身探海者为降龙。除壁前壁后各有九条蟠龙在戏珠外,壁的正脊、垂脊、筒瓦、陇垂等地方都有龙的踪迹,据统计共有635条龙。九龙壁是清乾隆时名匠“样式雷”构思设计的。据说当雷氏把烫样呈给乾隆审阅时,这个老师傅曾巧妙地解释九龙壁的意义道:“数至九九,壁长为暗九,乃应中祚万年”。乾隆大喜,厚赏“样式雷”,即降旨命工部依样建造。

铁影壁:元代遗物,壁呈棕褐色,同中性火山块砾岩雕成,因颜色和质地似铁,故称铁影壁。壁高1.89米,长3.56米,两面浅雕云纹异兽,刻工古朴浑厚。铁影壁原是建德门(今德胜门)外一古庙前的照壁。明初,此壁被移到德胜门内护国德胜庵前(今铁影壁胡同内)。1947年,壁身移至北海公园。1986年,北海公园从铁影壁胡同找回基座,终使这一文物得以完整复原。(园内碑文)

永安桥建于十三世纪,是连接团城和琼岛的纽带。桥用汉白玉石砌成。桥两端各立牌坊一座,北为“堆云”,南为“积翠”,故为“堆云积翠桥”的嘉名。

琼岛春阴在北海白塔山东、倚晴楼南。"燕京八景"之一。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立。碑首盘顶,四方形。碑身四框刻缠枝纹饰,碑阳刻乾隆御笔"琼岛春阴"四字,碑阴为乾隆帝御制诗:"艮岳移来石岌峨,千秋遗迹感怀多。倚岩松翠龙鳞蔚,入牖篁新凤尾娑。乐志讵因逢胜赏,悦心端为得嘉禾。当春最是耕犁急,每较阴晴发浩歌。"碑座四周有雕刻精致的石护栏。碑旁有迂回曲折的小路直达见春亭、看画廊。

琼华岛位于中都城东北郊,金帝在太宁宫避暑时主要驻跸在这里。琼华岛由开凿湖泊的泥土堆积而成,岛上遍植松柏,到处点缀太湖石。金末道士丘处机在《琼华岛七言诗》中赞道:“苍山突兀倚天孤,翠柏阴森绕殿扶,……乔松挺拔来深涧,异石嵌空出太湖。”元人陶宗仪形容“其山皆叠玲珑石为之,峰峦隐映,松桧隆郁,秀若天成。”琼华岛四面皆景,尤以春天云天景观更为动人。广寒仙境,云蒸霞蔚,瑞气氤氲,松柏苍翠,花木含苞,山石俏丽。琼岛春阴正是古人对于大地春回,万物复苏的生动纪实。

[补充]:北海公园(Beihai Park),位于北京市中心区,城内景山西侧,在故宫的西北面,与中海、南海合称三海。属于中国古代园林。全园以北海为中心,面积约71公顷,水面占583市亩,陆地占480市亩。这里原是辽、金、元建离宫,明、清辟为帝王御苑,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园林之一,1925年开放为公园。是中国保留下来的最悠久最完整的园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