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公园交谊舞,元气骑士雇佣新随从扣血
听朋友介绍,在天津市府花园时常活跃着一支老年合唱队,这是一群“歌唱着生活、快乐着自己、幸福着晚年”的老年人。他们不仅钟情于老歌,引吭高唱《我的祖国》、《红梅赞》、《我们走在大路上》、《长征组歌》……让“流金岁月”重放光彩,而且,他们追赶时尚,像时髦的年轻人一样,把宋祖英的《望月》、张也的《祖国颂》、陈思思的《梦入桃花园》《锦绣年代》、王丽达的《亲吻祖国》、董文华的《梅花雪》等流行及通俗歌曲唱得激情似火、思绪缠绵,他们还把俄文歌曲、日文歌曲、英文歌曲、意大利文歌曲唱得情趣盎然,让“新新生代”们也羡慕三分。
这支老年合唱队的队长兼教练是65岁的退休高级讲师刘铁范。他手里捧着一个“奇特”的“歌本”———那是他根据录音、光盘整理的一千七百多首中外歌曲的歌谱,厚厚的一大本,足有2.5公斤!
“斗室”之乐
来到刘铁范的家,这是一栋1976年大地震后建的老式单元楼。他自豪地说,这楼特别结实!绝对抗震!小小的单元,只有四十余平方米,两间居室是“死里外”,里边的一间是他和老伴儿的居室,两张单人床就把小屋塞得满满当当,中间只留出不足半米的通道。儿子的居室也不宽敞,一张单人床差不多占去了“半壁江山”,更显得那台51英寸背投大屏幕彩电格外“凸出”,再加上DVD机、录像机、录音机等等的家用电器,也是满满当当。三口之家却有两台大电视(刘先生屋里还有一台25英寸的呢),也算是“斗室”里的一大特色。刘铁范笑谈,居室可以小,电视却不能不大!大屏幕彩电,看着舒服啊!而且,音响也好。
真没想到,身为退休高级讲师,他竟没有一张书桌。
他说,你的判断不对,我有“书桌”呀。他把一个折叠的矮腿儿小桌子支在床上。我说,这是“炕桌”呀。他说,这也是我的书桌。原来,那一千多首歌谱,就是他坐在床上,在这小“炕桌”上整理出来的。
提起唱歌,说起识谱,夫妻二人格外兴奋,他嘴里哼着曲子,妻子就跟着他唱起了“我们的生活比蜜甜”。
爱唱歌的人,总是快乐的。
在这拥挤的“斗室”里,在紧靠屋门的墙边上,我发现了一个油画的画板,一幅临摹中的油画把我的视线带向广袤的森林……这也许正是“斗室”主人内心世界的写照。
他说,这是我的另一个爱好,是在圆我初中时的一个“梦想”,儿子和老伴儿都支持我,给我买画布、画笔和油彩。儿子中专毕业参加工作,前年“买断工龄”,读大专接大本,很快就拿到文凭啦!我们还有大房子呢,八十多平方米宽敞极啦!位于大港在我们的校区内,周围环境优美,空气新鲜。
今天的生活让他们快乐着,明天的憧憬让他们依然快乐着。
痴情歌曲
刘铁范从小喜欢唱歌,初中时他遇到一位十分出色的音乐老师,为他打下了坚实的音乐基础。他的乐感很好,听两遍收音机播放的歌曲,就能写出八九不离十的歌谱。老师夸他有音乐天赋,鼓励他将来考音乐学院,可是,高中毕业他却上了东北工业学院。工作几经辗转,歌声始终伴随着他。
从一所中专校退休后,听说社区有个老年合唱队就积极报名参加了。很快,他的音乐才华在队里“出类拔萃”。原来,这支合唱队是纯业余水平,基本是领队跟着“带子(录音带或CD盘)”学,队员跟着领队学,走调、跑调、节拍不准等等是“家常便饭”,也难怪,学唱歌连歌谱也没有,那怎么行?这是一个尴尬的局面:一方面歌星的音像制品充斥市场,另一方面书店里绝少出售相应的“歌谱”。刘铁范便发挥自己的特长,把大家学唱的歌曲,整理成歌谱。这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反反复复地听带子或光盘,一张小“炕桌”伴随着他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激情燃烧的时刻,整理歌谱,他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有时,半夜里忽然醒来,想起某个音节、音符“翻译”得还不准确,就戴上耳机,再听、再改,一直到准确无误了才算满意。
为整理歌谱,他已经用坏了三台收录机。
他把整理的歌谱复印,人手一份,从音乐的ABC开始,教队友们识谱。他教唱歌一丝不苟,一次,练大合唱,某队员总是唱不准,他就请人家出列,反复“指教”了将近十分钟,搞得人家很难堪。事后,他认识到“恨铁不成钢”也要讲究教学方法,不能伤队友的自尊心。于是,他主动“检讨”并改进了方法,个别问题私下里“探讨”,效果更好。刘铁范说,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取得的,老党员孙志信、老大姐张秀华等等都热情为大家服务。
夫妻互助
刘铁范是老年合唱队的队长兼教练,他的老伴儿周桂珍是舞蹈晨练队的队长兼教练,两位只享受志愿者(无私奉献分文不取)待遇的“领导”,成天忙着呢。
俗话说“上阵亲兄弟,打仗父子兵”,他们夫妻之间也是互相支持、互相帮助。舞蹈队要去参加区里的选拔赛,排练节目的时候,老伴儿邀请他前往“指导”。看过之后,他毫不客气地找出了一堆毛病,什么动作不整齐、节奏感不强、缺乏激情等等,他说,唱歌与舞蹈是相通的,要用“心”去唱、去跳,才行!要全身心地投入,要带着感情跳,要用肢体语言表现你的激情,尤其是面部表情和眼神,要会“说话”能传情,大家都这样做,整个舞蹈就有魂了,就能激动人心了!
他的“指导”使舞蹈队的队员们头脑开窍儿,跳得越来越好。他在看《在希望的田野上》时,总感到有点儿“不得劲儿”,毛病在哪儿呢?一时间又找不出来。回到家,吃饭的时候他还在琢磨,忽然他大叫道:头型!毛病就在头型上!把老伴儿和儿子吓了一跳。老伴儿说,那怎么办,总不能让大伙儿统一剪发吧?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每人一块与服装相协调的头巾,使问题迎刃而解。
合唱队的水平越来越“专业”,应邀参加社区消夏晚会、节日联欢等等演出的机会也多了,为了渲染和烘托气氛,需要载歌载舞,每当此时,老伴儿就拉着舞蹈队前往“助阵”支援。有朋友提议说,干脆,你们夫妻合作,搞成一个歌舞队多好!
信任无价
合唱队在册队员五十余人,经常参加活动的骨干有三十人左右,年龄最大的74岁、最小的47岁,除五六名男队员外,基本上是一支“娘子军”。
队里有什么临时任务或活动,需要“电话联络”,“党代表”刘铁范是老党员,有觉悟和“自律”精神,他感到一个男士往女队员家里打电话多有不便,赶巧有一名女队员热心于为大家服务,他索性就请她与大家联络。平时与队友相处中,可能与某人接触多些,与某人接触少些,人多议论多,于是,“队长偏向某某”之类的风言风语就传到了老伴儿周桂珍的耳朵里,她非但没有对丈夫产生“怀疑”,而且非常自信地解释说,我们老刘不是那种人,他的人品和处世原则我最知底。
老伴儿的信任化解了别人的疑虑,使大家了解到他们夫妻恩爱、感情深厚。
刘铁范深有感触地说,夫妻之间最宝贵、最难得的就是相互信任,信任是无价之宝!老伴儿的信任让我放开手脚为大家服务。现在,我们队里的关系十分和谐融洽,大家为了一个目标———歌唱生活!
在社区居委会的支持下,一群快乐的老人歌唱着生活。他们在歌唱生活中陶冶情操、在歌唱生活中愉悦精神、在歌唱生活中健康身心。他们歌唱着快乐幸福着!
在很多公园、居民小区内交谊舞、秧歌、老年迪斯科、扇子舞队等更少不了中老年人的身影。
目中有人才有路心中有爱才有度经典美文
目中有人才有路心中有爱才有度经典美文,美好的文章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可以感悟人生的,也是我们的主要灯塔,对于迷茫的人来说非常有必要,那么下面介绍目中有人才有路心中有爱才有度经典美文。
目中有人才有路心中有爱才有度经典美文1有人用“不食人间烟火”来形容女子,出尘,脱俗,凡心洗尽,纤尘不染。但我却觉得她遥远,孤清,是远在云端的一朵停云,是栖在藕叶上的一滴清露,与人疏离,而隔阂,不似人间客。
《石头记》里曹老先生给妙玉的评是“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一语成谶。李纨见栊翠庵的红梅开得有趣,又可厌妙玉为人,于是罚了宝玉去访栊翠庵,乞红梅赋诗,“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尤沾佛院苔”,诗意禅静。
佛院苔痕渐深,门庭枯寂少有人来。那女子生性清冷、孤傲,身上没有一点烟火气息,她如同一株雪水诗化的寒梅,兀自开着,兀自芬芳,俯看纷纭世相,才知自己与这烟火世间格格不入。
也多想经书古佛,青灯看老。奈何尘缘未了,终究逃不过一个“情”字,一世清修,终是敌不过心魔。想来亦是痴人一个,可怜可叹!
也许,染一点烟火味的女子,会比较可爱吧?
像张爱玲,“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又委婉含蓄,又直白明了,那尘埃里的花,是有寻常颜色,寻常气味,与寻常模样儿。
那个人,读到这一句的时候,心里也是喜欢的吧?她会为他低到尘埃里,自然也会为他洗手作羹汤。
洗手作羹汤,这一句极有烟火味,想想都觉得温暖。一个女人,甘愿囿于厨房,也乐意用心烹调生活,她的美,在于不自知,在于不张扬,在于一粥一饭只为一个人。
山河岁月,今生今世。
胡兰成与张爱玲的结婚帖上书,“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平凡生活,简单愿望,原来也是可遇而不可求,如此,爱的时候只管爱着,有酒,有菜,有烟火,就能过日子。
也爱三毛。坚韧、质朴的女子,向往简单和平淡,“一间农舍,几畦菜园”,“喜欢做手工,慢慢细细的做,给人一份岁月悠长,漫无止境的安全和稳当”,最重要的是,身边坐着她爱的人。
三毛在沙漠开中国饭店,有一次做了粉丝煮鸡汤,欢欢喜喜挑起一根粉丝,告诉荷西,“这个啊,是春天下的第一场雨,下在高山上,被一根一根冻住了,山胞扎好了背到山下来一束一束卖了换米酒喝,不容易买到哦!”
不由得被她逗乐。这个女子,实在有趣,春雨换米酒,说得好像真有那么一回事,又诗意,又烟火,温暖着心情,温润着日子。荷西是幸福的。
再读雪小禅,“早晨的春光。光线美极了。煮老白茶,加了枣,一屋子枣香和茶香”。烟火味,一旦染了茶香,便觉得清宁,有禅意,素清清的,浅盈盈的,淡然,幽静。仿佛,在茶香里安放一颗纯朴之心,人便不会老。
风从窗口吹进来,茶烟散了,很轻,很淡,人在屋子里,读书,写字,插花,或者做针线活,听得老式挂钟滴答滴答轻响,闲静,清喜。
如此情致,不知可抵几年的尘梦呢?
爱着的女子,她们活得很真,心怀喜意过日子,且善于煮字疗饥,就连她们的文字,亦有淡淡的烟火味。这烟火气息的一丝一缕,萦绕在字里行间,有如“余音绕梁”,经得起时间的淘洗,亦经得起岁月的打磨,愈是磨洗,愈是温雅沉香。读着这章章节节的人,只觉得宁静欢愉,并不会生厌。
有生之年,不如做个烟火女子吧,得失淡然,宠辱不惊。
偏安于江南以南,有一个长满花草的庭院,有一个爱的人,而你,愿为他洗手作羹汤,言笑,低眉,淘米,煮饭,择菜,煲汤……如此温暖,此生足矣。
作者:秦淮桑
目中有人才有路心中有爱才有度经典美文2生命之于人,重要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猪与人一样,同属动物类。这个畜牲只知道吃,喂饱肚子之后憨睡是活着的主要内容,没见过哪头猪在思考生命的长短及价值。生命之长短,人是相当重视的,邻居老唐头每每看见我都要打招呼,我便夸他“你老这精神头真足啊”。他很高兴,口齿不清地告诉我他还能再活十年。其实,他已经八十好几了,没人扶着都站不起来,仍旧看重自己的生命,对他而言,只要别人知道他还活着就足够了。而我却认为,这样活着已毫无意义,没有一点含金量。
我们一出生就在每天接近死亡,重要的是珍惜生命的过程,为这个世界增添光彩。
死神已光顾几次,每每又黯然而去,我可以坐桌前写这些胡思乱想的东西。
桌上的台历剩下不多了,中秋已过,一年的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没了一大半,细细想来,竟没有什么事情能在脑海里扎下根,即便有那么一、二件能记起来的,也只是凤毛麟角,因因果果难以说得清楚,仿佛一切都是过眼云烟。生命就是时间,不管你记住什么或者记不住什么,终归要向前迈步的。不管怎么说,又要长一岁了。
大约30年前,因为工作关系,我相识几位报纸排版女工。她们30左右岁的年纪,大多是年轻的母亲,天天与铅字、油墨和报纸水样相伴。辛未年春节期间,她们几乎都做了一件新棉袄,大红棉袄面,绣着金丝线,很惹眼,火一样的风采。
我不是唯美主义者。我相信美出自于人的'思想,美生养在人的心里,美体现在人的外表,这世界才美不胜收。
记得那次为了赶排报纸,她们的眼睛累花了,手指累麻了,腰腿累酸了,饥饿和困倦不时地袭来。她们坚持着去拣排每一个铅字,去调整每一块版面。当她们离开工作岗位的时候,已是第二天的凌晨了,整个煤城在熟睡之中,只有桔**的街灯送她们回家。当朝阳升起的时候,当矿区人捧读报纸的时候,有谁知道她们几乎彻夜未眠,有谁知道她们所付出的艰辛。报纸的版面上明晃晃印着总编辑的名字,而她们这些排版女工却无人知晓。她们是幕后英雄。
这就是她们,普普通通的排版女工。把一个个铅字,拼成一块块报版,国家大政,人间新风,奇观异事……都被她们制作成诱人的精神食粮送给你我他,让每一位读者感受温暖,增长知识,受到美的熏陶,你能说她们心灵不美吗?
这就是她们,刻意展现生命之光的排版女工。相同样式的红棉袄燃烧着她们火一样的热情,牛仔裤勾勒出女性的风采。她们渴望美,追求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况正值青春年少?
这就是她们,豪爽如男子汉的排版女工。潇潇洒洒畅饮一回酒,粗粗拉拉地开几句玩笑,吐露心中的快乐。大方地跳几圈交谊舞,据说还有会搓麻将的。我真佩服她们把生活安排得这么丰富多彩,有滋有味。
是的,她们还有许多的不如意,不管工作多累,回家的时间多晚,有的租房而居寒冷如冰,有的要早早为上班的丈夫做早餐,有的归路遥遥,有的幼子待乳。她们没有放弃对生活的渴望,没有放弃对美的追求。正像电视连续剧《渴望》中的插曲唱的那样:“希望还在,明天会好……”她们用自己赤诚的爱心,爱工作,爱生活,爱师长,爱朋友,爱长辈与晚辈。当然她们更爱自己。
她们知道,生命只有一次,无论痛苦或欢乐,无论平淡或辉煌,无论忧愁或快慰,都是人生的优美乐章。生命是美丽的,而美丽的东西总如白驹过隙,她们在抓住时机,宣泄自己的美,创造社会的美。
我想到了夜间绽放的优昙钵花,“昙花一现”的主角。
能够观赏昙花一现,要感谢失眠。昙花渐渐展开,缓慢而又执着,大约两个小时便开始凋谢零落直至枯萎。只有4个小时花龄的优昙钵花,充满自信,将生命展示得绚丽多姿。似莲的“月下美人”啊!
相传,身为花神的优昙钵花,爱上了每天给她浇水除草的年轻人。玉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惩罚花神每年只能开花一瞬间,让那个年轻人出家,赐名韦陀。但花神忘不了韦陀,知道每年暮春的夕阳西下时分,韦陀要下山为佛祖采露煎茶。所以花神就在那个时候开放,希望韦陀能记起她。可是千百年过去了,韦陀每年都下山,昙花每年都默默绽放,韦陀始终没有记起她。花神不后悔,刹那间的美丽,一瞬间的永恒。748219美文网
陶渊明说,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生命如昙,短暂而多彩。
如果你能起早的话,你就到街心公园去,那里聚集着百十名老年男女。他们伸胳膊扔腿,做着各种舒筋活血的动作。这时候,天未放亮,星星是这个世界的统治者。尽管是夜风紧或是霜露重,也难消他们的兴致。也许你会感到他们已经老弱不堪,生命的旅途不会太久了,然而我可以肯定地说,他们感觉自己正年轻,生命路途还长着呢,浑身都散发着生机勃勃的活力。
这不是无稽之谈和自欺欺人,物质生命不会永存,而精神却可以永存。这些老年人用他们的感觉方式去认识生命,用热爱生命的意念去焕发青春。我认识他们之中的几位,曾是煤矿的优秀采煤工,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今天他们的一招一式比划得风流倜傥,两者间会有什么不同呢?
面对半杯水,悲观主义者感叹那半杯水的失去,而乐观主义者会庆幸这半杯水的存在。对生命的感觉同样如此,悲观主义者总要感叹时间一分一秒地逝去,乐天派却总要想到还有相当多的明天。我无法说清自己是个什么主义者,既感到在过去时光中的无为,又感到在以后的日子里将可能有为。所以,当我看到台历一页页减薄而产生一种失落感,同时又在街心花园的广场上感受精神生命的存在,并形成一种观念:只要热爱生命,生命将会不朽。这使我常想起《热爱生命》这篇小说塑造的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人物形象。
人生如梦,转眼就是百年。我曾经啃读弗洛伊德《梦的释义》,几天之内才读了十几页,远比读小说艰难多了,好不容易读完,仍不知梦为何物,当然也就无法弄清“人生如梦”的真正含义。人生真的如梦吗?乍一想有道理,一年一年的过去,留下了什么呢?仿佛在云里雾里,细想起来又非长梦不醒。
小时候的女儿曾问我:“什么叫元旦啊?”我说:“新年的第一天。”
这个答案是从我妈妈那里得到的。当年我问妈妈时,尽管也迷惑不解,但还是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新年的第一天。”也许当年姥姥也是这么告诉妈妈的,我女儿不理解,还问:“第一天就该叫元旦吗?”是的,老祖宗定下来的叫法。将来有一天,她恐怕也要这么对孩子们说了。
应该说,时间无始无终,“第一天”也罢,“元旦”也罢,都是人为的叫法,以至让人产生生命又失去了一年时光,产生种种联想。既然时间无始无终,生命也当无始无终,“物质不灭”定律源于此吧。每个人感觉生命的方式不同,才产生了人世间诸多悲欢离合,你说对吗?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